四川瀘定6.8級地震震后科學考察工作簡報(三)
發(fā)布時間: 2022-09-18 點擊數量:19292022年9月17日,科考組繼續(xù)分為三個小組對震區(qū)震害進行調查。
瀘定線科考組主要考察了磨西鎮(zhèn)和姑咱鎮(zhèn)典型減隔震建筑地震損傷情況。比如,甘孜海螺溝景區(qū)觀光旅游公司宿舍樓,為4層框架結構,底部隔震設計,首層與基礎之間安裝了鉛芯橡膠隔震支座,可以看到隔震溝周圍的覆蓋部分脫落,主體結構在地震中沿著橫向和縱向均有位移,隔震支座存在明顯的殘余位移,結構內部基本完好。位于六度區(qū)姑咱鎮(zhèn)的四川民族學院-康定分院藝術樓,為帶有防屈曲支撐的減震框架結構,該建筑在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,僅外墻少部分瓷磚脫落,內部填充墻較少出現裂縫。從結構的震后變形情況來看,減隔震構造發(fā)揮了一定的地震損傷控制作用。
石棉線科考組圍繞石棉川02井、擦羅強震臺站、栗子坪強震臺站開展了周邊建筑震害調查。該區(qū)域儀器烈度與實際建筑破壞程度基本相符,考察區(qū)域的大部分震害為非結構構件的破壞,如框架結構填充墻開裂、瓷磚脫落等。科考組考察到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援建的中小學校舍在此次地震中表現良好,幾無震害。個別房屋出現了屋蓋和墻壁被落石直接擊穿的震害。
康定線科考組在磨西鎮(zhèn)考察了房屋的震害,重點關注了張貼紅色破壞標識的房屋。房屋主要類型以底層框架磚混結構為主,包含少量的框架結構、磚木結構等,其中磚混結構房屋破壞多集中在1層,上部樓層破壞較輕微,且部分房屋的破壞程度比較嚴重,房屋完全無法使用。
圖1 隔震層上部結構移動時推開的隔震溝蓋板和發(fā)生變形的隔震支座
圖2 四川民族學院-康定分院藝術樓防屈曲支撐
圖3 房屋被落石擊穿屋蓋
圖4 窗間墻出現明顯X形破壞